笔记----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笔记很乱, 直接发了, 思绪很乱, 都不用快刀 注意力走了 就空了。

好奇学习社区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个性化教育

在危机发现转机 没有固定学校空间了。 西南联大游学,好奇学习社区川游。 职业教育,开店。田野调查。

帕克帕尔默 《教学勇气》作为家长也可以阅读

本科占有率25% 不少人付出18年为之奋斗。75%大概没有考上本科。

中学生抑郁率30%左右,不过我问过一个博主检测方法主要做题,完全可以控制结果。

生源来源: 学生:学校不要的,不要学校的。 华西医院精神科青少年增加。

要和孩子站在一边,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边。 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和如何思考,问题还是孩子是解决的主力。

游戏的情绪价值,心流价值,心流放在阅读。或者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情绪波动非常大。

chrome_uZY78A07ol.png 学校走道里摆放着的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圣奥古斯丁的法语诗 “爱我,不管你是怎样的人”:我了解你的痛苦,你灵魂的挣扎与煎熬;你身体的软弱与缺陷;我知道你的怯懦、你的罪孽、你的失败;我还是要对你说:“交给我你的心,爱我,不管你是怎样的人。“

生活即教育,篇名。陶行知著。载 1930 年 3 月《乡村教师》第 9 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三个时期:“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分离;“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虽然注意“两者的沟通”,但“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Most Likely To Succeed》是一部关于学校题材的纪录片,讲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敢于打破124年的教育体制,将学校变成了另一种模样。这所学校没有考试、没有教材、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学生以项目制的形式进行学习,老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纪录片获得了多个奖项,被业界誉为“迄今为止,关于学校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现在做出改变才能培养未来成功的孩子呢?相信看了这部影片也许很多人心里会有答案。 如何让孩子赢在未来?美国最火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告诉你答案

教育的中国问题 中国的教育问题

早犯错多犯错 创造

——你是个人,你有头脑,你自己的愿望,你怎么对待这些呢? ——我活着,大叔。 ——你从没有站在哪个十字路口吗? ——没有,大叔。 ——你从来没说过:喏,我要走这,不要走那儿? ——没有,大叔,生活带着我走,我就走。 ——这是什么生活呀,孩子!…… 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 · 列文《安魂曲》的节选

参考链接 好奇学习社区